意见与回音
暂无图片

姓名:朱剑伟编号:17289

民族:选区:10选区

党派:中共党员

代表组:北新泾街道代表组

代表联络室地址:蒲松北路51号代表联络室电话:52163744

关于打造新泾公园开放式“无界公园” 推进长宁公园城市建设的建议(代表团建议)(区第十七届六次会期意见代表建议第034号)

一、问题分析 新泾公园作为新泾地区和北新泾地区的“中心绿地”,是北新泾社区及周边居民休闲、运动健身的好去处,但随着周边临空经济园区的开发建设,新泾公园需进一步提升和改造。 1、公园面积有限且空间相对封闭。对比我区东部地区中山公园、华山绿地、海粟绿地以及今后计划改造并开放的天山公园等长宁其他公园或绿地,新泾公园的围墙围栏设置方式与现代开放式公园的理念存在差距,使得公园的空间相对封闭,无法充分满足周边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需求。 2、文体设施有待丰富。虽然公园内设有室内羽毛球场、露天篮球场和儿童滑梯等设施,但对于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人群来说,设施种类还不够全面。公园内的室内羽毛球场设施比较陈旧,利用率不高。 3、公园与周边联动不足。公园内部缺少文化活动场所,与周边新泾镇、临空经济园区的联动、共享也存在短板。 二、对策建议 建议在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牵头下,参照《上海市长宁区公园城市规划(2024-2035)》等公园城市建设指标要求,着力将新泾公园打造成开放式“无界公园”。 1、打开公园围栏,增加绿地开放区域。公园围栏的打开不仅能够扩大公园的空间,还能使公园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实现公园绿地对周边新泾镇、临空经济园区居民和上班族的开放共享,与街面的无界融合。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公园的出入口和内部道路,增强公园的通透性,提高公园的通行能力,方便游客进出。 2、通过“公园+”的功能拓展,让新泾公园成为“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的重要平台。根据居民需求增加文化、体育、科普等设施;实施更新改造,对原有篮球场、室内羽毛球场、儿童游乐设施进行改扩建和优化提升;增加适老型运动设施,优化设置儿童友好型运动设施。注重文化元素植入,通过景观设计、文化展示等方式,将北新泾八百年古镇文化与园林景观相结合。设置科普宣传栏,普及科学知识,满足全龄段人群的不同需求。 3、增设便民服务设施。问需于民、汇聚民智,将新泾公园打造成惠民利民、深受市民喜爱的公共空间,比如可以在靠近公园角上的合适位置增设咖啡屋,设计风格与公园环境相协调,营造舒适、温馨的氛围,满足游客特别是年轻人的需求。 4、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推进新泾公园与长宁Art Park大融城和周边居民区共建共享,合作举办丰富多彩的商业、文化特色活动。,提升新泾公园的整体价值与活力,深化长宁公园城市建设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