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硅巷人才支持力度和吸引力的两点建议(区第十七届六次会期意见代表建议第013号)
长宁区的硅巷建设重在改革创新,而其根本在于广纳天下英才,并使其与硅巷共成长。硅巷的立意对标高科技领域,在当今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的大环境下,在继续保持我国良好的吸引留学海外的中华儿女回国发展事业的事态的基础上,还迫切需要加快强化自主“造血”的能力。可结合硅巷建设的中心,把硅巷成为打造培养和吸引本土人才的先行区,有如下两点建议:
1、配合国家和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东方英才人才计划”等的人才政策,把长宁区做成人才政策网络中优秀的“毛细血管”。建立为人才支持的第一站,协助国家和上海市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可以特别针对初入职场、尚未成长为可获得上海市和国家级项目的年轻人,补充建立起长宁青年人才支持(比如建立 “硅巷”青年项目),以在长宁区从事高科技行业,且尚未获得国家、上海市或者其他省部级项目的年轻人作为培养支持对象,给予3-5年的研发或创业支持,并配以一定的个人生活支持。
2、对于初入社会、本土培养的毕业生来说,为了在预算范围内维护基本住宿质量,他们往往不得不选择距离长宁45分钟到1小时的单程通勤时长的居住地,这不仅大幅浪费了年轻人的时间和精力,还将青年才俊的生活圈自然的与长宁拉远,使他们最终不会将长宁选择为奋斗中心地。因此,建议在硅巷周围动态统计和深入整合存量房,比如大院大所可能的房源,将其纳入长宁或者硅巷专用的人才租房库,配合上海提出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概念,建立硅巷特别的“十五分钟人才租房圈”的特色内容,让年轻人才享受5年至10年无忧租房(比如可提出十五分钟3000元打包入住等简单响亮的口号),进一步打响硅巷的人才吸引政策。
回复内容:
去年,根据区委、区政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对原有的人才政策进行了集成优化,形成了《长宁区关于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及其配套操作细则,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育和人才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为更好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现结合新出台的人才政策及相关部门的回复,答复如下。
(一)关于“配合做成人才政策网络中优秀的毛细血管”等建议
我们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才参评各类人才计划,有创业意向的给予相应的创业指导和扶持。一是积极推荐人才参与各类人才计划评选。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才参与市白玉兰、东方英才等人才计划评选,每三年开展一轮区级领军拔尖人才评选。成功入选人才计划的给予相应的资金资助,并纳入区高层次人才服务范围。近年来,硅巷街区内有10余人成功入选各类人才计划。优先享受“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相关服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健康医疗、文体、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开展“马兰花计划”创业培训。针对创业者在创办企业方面的疑惑,开办创业培训班和创业实践班课程,帮助创业青年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技能、实施创业实践。三是持续推进乐创“1+N”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整合区域内相关银行资源,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元、更具针对性的普惠金融服务。
(二)关于“打造硅巷周围人才租房圈”等建议
我们坚持多措并举,构建多层次的安居体系,进一步协调解决人才安居需求,实行“两补贴两配租两专项”的安居政策:两补贴是指优秀人才租房补贴和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即,为优秀人才租房提供每月1600元的租金补贴,给予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贴。近年来,硅巷街区涉及的科委、华阳街道、江苏街道和新华街道4家优秀人才租房补贴受理平台,给予硅巷街区内企业的优秀人才租房补贴额度约占平台总额度的30%;两配租是指对符合条件的重点单位人才,优先配租区人才公寓或公租房,鼓励相关人才在长宁成事立业。当前,我们在硅巷街区有3处公租房项目(晨飞、晨荟、晨品),可提供房源500余套,其中向硅巷街区内企业人才优先配租200余套。下一步,我们将同建委、房管等部门,进一步整合硅巷内各类房源,加大人才公寓认定,提供更多优质房源;两专项是指留学人员回(国)境过渡期内租住人才公寓和高层次人才入住人才驿站专项支持政策,即,支持在世界排名前100名或者所学专业世界排名前20的国(境)外高校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回国(境)未满1年的留学人员申请入住长宁区人才公寓,给予最长12个月、最高4.5万元的补贴。政策自2022年实施以来,已累计安排入住1700余名留学生入住,其中硅巷内企业留学生300余人,累计给予补贴700余万元。针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沪创新创业的安居需求,推荐符合条件的人才入住人才驿站,提供最长3个月的免费住宿。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优租、优购、优补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更好满足各个层次人才的安居需求,营造更好的人才生态。
(三)关于硅巷街区人才引育
一是开展硕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在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成长性较好的民营科技企业中设立硕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对企业引进的硕博士科技人才给予一定激励补贴。近年来,硅巷内共10余家企业被认定为硕博士创新实践基地。二是实施新兴产业领域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科创之星”团队评选,更好地发现、培育和集聚符合长宁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群体。近年来,硅巷内共15家左右企业获评“科创之星”团队。
三是支持校企合作人才共育项目。鼓励本区企事业单位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给予每个项目最高40万元资助。截至目前,已累计给予30余个校企合作项目资金资助。近年来,硅巷内共8个项目获校企合作资助100余万元。四是开展青年紧缺人才实习基地认定工作。鼓励本区企事业单位为高校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经认定为紧缺人才实习基地的,给予实习生一定的补贴。近年来,硅巷内共5家企业认定为区紧缺人才实习基地,给予实习生补贴近20万元。